时间:2022-12-06 21:09:21 | 浏览:121
在俄乌战场上的劣势逐渐显现后,克里姆林宫宣布暂停俄罗斯国家军备计划,俄军苦心经营多年军备更新计划被迫流产,10年花了20万亿卢布,最终却只打了水漂。
近日,据俄罗斯《莫斯科时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克里姆林宫已经下令暂停了国家军备计划(SAP)并表示俄军要重新制定装备采购标准,以满足一线作战部队的实际需求。
《莫斯科时报》报道
此举意味着俄罗斯在冷战独立后主导的最大规模军备换装计划,在推行了10年、耗资超过22万亿卢布之后,在其科研成果没能在俄军内部完全铺开的情况下就已搁浅。而这样的决定,也很可能将给俄军的未来蒙上一层阴霾。
当然,如果我们从俄军目前的实际需求角度上分析,就会发现国家军备计划会被暂停取消并不是什么意料之外的结果。
因为按照俄军在2010年启动计划时的最初构想,该计划应在10年内为俄军研制开发出新一代现代化主战装备,并在俄军一线作战部队中完成换装。以提高俄军在现代化战争中的综合作战能力。
通俗点说,就是让陆军部队批量装备T-14主战坦克、库尔干人步兵战车以及回旋镖装甲车,空军部队列装PAK-DA与重新复产的图-160轰炸机,并服役至少600架苏-35、苏-57战斗机。
俄罗斯的库尔干人步兵战车
此外,该计划还包含有大量的新式舰艇、导弹以及数千架直升机的采购订单。根据国家军备计划的预估,俄军将在2020年为70%的俄军部队完成武器装备换装工作。
不过,这终究只是12年前俄军对计划本身的预估而已。身处2022年的我们早已知道,俄军不仅没有完成国家军备计划中制定的俄军换装计划,甚至连作为国家军备计划核心的新装备研发也是困难重重。
以T-14主战坦克为例,虽然该型主战坦克早在2015年就已经公开亮相并在次年正式与俄罗斯国防部签署了采购合同,但该型坦克的量产工作却迟迟没有开始。
T-14主战坦克
首先是测试工作一拖再拖,直到2020年才在拖拖拉拉中开始进行。而在测试工作结束后,由于大量零件需要进口,以至于坦克生产线没有办法在短期内扩产。
紧接着,俄军自己又无数次的陷入到预算不足、没钱采购的困境之中。以至于俄军需要到2023年才能够拿到首批的40辆量产型T-14。
这个数量是什么概念呢?俄军12年前是计划将莫斯科周边几个师的坦克全都换成T-14,但现在40辆只够换装一个营。
阅兵中的T-14主战坦克
当然,除了计划本身存在各种问题外,外部实际环境,也就是俄军作战部队需求的变化也为国家军备计划敲响了丧钟。
因为在持续了9个月的俄乌冲突中,俄军已经发现了,比起那些昂贵、数量稀少、只够武装一小部分精锐部队的“高精尖”武器,一线部队更需要让每个士兵都能用上“不那么先进但能用”的装备。
这是由于在与乌军的战斗中,俄军经常会面临武器装备性能占优,但装备数量却远少于乌军的战况。
尽管在这些战斗中,俄军能够凭借装备性能优势有效杀伤乌军,但战斗一旦陷入胶着状态,俄军最终还是要面临双拳难敌四手的尴尬窘境。这一点在乌军的“哈尔科夫反攻”与“赫尔松反攻”中已经有所体现。
因此,现在的前线俄军比起希望自己驾驶的坦克能够从T-72升级成T-14,他们更希望能够用换一台T-14坦克的钱去买更多的T-72,这样反而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部队的实际作战能力,缓解前线的压力。
俄乌战场上的T-72B3坦克
这也是为什么普京政府下令暂停国家军备计划时,会额外指示俄军要重新制定装备采购标准,以满足一线作战部队实际需求的原因。
毕竟在这场战线长度已经绵延近千公里,双方参战人员总数突破百万的大规模军事冲突中,国家军备计划生产的那些少数“高精尖”兵器并不能主导整个战局,俄军最终还是需要借鉴二战经验,用像生产T-34一样大量生产T-72坦克,才能赢得战争的胜利。
中国在珠海航展上展出的先进装备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普京暂停国家军备计划是基于俄军目前在俄乌冲突前线的实际军事需求,但该计划被暂停仍然会对未来俄军的发展换代产生不可逆的负面影响。
因为就算俄罗斯在军事科研领域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与阻碍,导致了俄军的军事科技发展速度趋于停滞。但将目光放眼全球的话,军事科技仍然是在一直向前发展的。
俄罗斯此时选择向现实妥协,中断了自己的军事技术发展,无疑相当于饮鸩止渴,虽解一时之需,但已然为俄军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霾。
我说:你对基金还是了解太少了,你可能只会买股票型基金,所以经过今年上半年大跌以后现在亏损累累。03未来十年为啥一定要配置这些基金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到,未来十年为啥一定要学会配置股权基金、对冲基金、CTA基金、量化基金、固收基金等。
今天的理财科普就到此结束啦,下次想学习哪方面的知识,记得关注和告诉桑尼哦~————————/ END / ————————您的专业财务策划顾问桑尼先生CFP中国注册理财规划师持证人,拥有基金、证券、保险从业资格。
记者了解到,未来5年,南宁将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大力推进产业发展、改革创新、南宁渠道、乡村振兴、中国绿城、民生保障“六个全面提质”。在教育民生方面,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加快缩小义务教育校际、城乡、区域差距,落实“双减”政策,促进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高标准建设南宁教育园区,打造“品质教育、学在南宁”品牌,让每一个生活在南宁的孩子有学上、上好学。
举办单位主办方:南宁市江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承办方:广西红海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协办方:南宁杉杉奥特莱斯商业广场招聘会时间:2022年8月20-21日(本周六、周日)9:00-14:00招聘会地点:广西人才大厦2层(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
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大都市、“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枢纽城市、北部湾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核心城市、具有浓郁壮乡特色和亚热带风情的生态宜居城市全面建成,经济实力、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法治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人民生活更为宽裕,引领带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作用大幅增强。
末伏首日,南宁气象台就发布了高温黄色预警。未来三天,在副热带高压的影响下,酷暑仍然占据南宁市天气的C位。南宁市气象台预计,16日白天,南宁城区多云间晴,午后局地有阵雨或雷雨,26到35℃,南风1到2级。
==================================★声明:本文为广西日报客户端出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南宁市域空间结构规划图今天这则好消息,不仅与南宁有关——首先,是未来10多年,南宁将会变得大!
成都市气象台预计,未来三天,成都转为多云模式,高温天气持续,最高气温41℃左右。连续多日晴热高温,成都人都在盼着一场雨来“退烧”,好消息是,今晚,雨要来了。据成都市气象台的最新预报,18日夜间,成都有分散阵雨或雷雨,西部部分地方有大雨到暴雨。
昨天,上海在39.6度的酷暑里迈进末伏,为今夏第42个高温日,其中≥37度的酷暑日有26天。今年上海高温热浪天气强度大,持续时间长,且极端性显著。01极端高温出现时间早7月10日的最高气温(40.0度)刷新有气象记录以来40.0度高温最早出
南都讯 记者 卢亮 深圳打造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高地,又有新风口,万亿级赛道显现。8月16日,2022“氢20国际氢能产业领袖(深圳)峰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峰会围绕“氢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氢能前沿基础技术研究、布局建设氢能创新载体、业